环境条件试验
无论哪一类商品,为了确保其本身的性能尤其是在实质用中的正常工作,总是要对它们进行全部或部分的环境条件试验。现简要介绍如下:
1.环境试验的定义和用途
“环境试验”是将商品或材料暴露到自然或人工环境中按规定条件进行试验,从而对它们在事实上可能遇见的贮存、运输和用条件下的性能做出评价。
2.环境试验办法
环境试验有自然暴露实验、现场试验和人工模拟试验三类。前二类试验所需成本高,耗时也较长,试验的重复性和规律性也较差,但试验中所发现的问题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实质用状况,因此这两种试验是人工模拟试验的基础。在水平检验中广泛应用人工模拟环境试验。为使试验结果具备可比性和再现性,目前商品的基本环境试验办法已经标准化。环境试验的常用办法如下:
(1)高低温试验:用来考核或确定商品在高、低温环境条件下贮存和(或)用的适应性。
(2)温度冲击试验:确定商品在一次或连续多次温度变化条件下的适应性及结构的承受能力。
(3)湿热试验:主要用于确定商品对湿热的适应性(不论是不是出现凝露),尤其是商品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变化状况;也可用于检查试验样品耐受某些腐蚀的能力。
①恒定湿热试验:一般用于受潮机理以吸附或吸收用途为主、只有渗透(或扩散)而无呼吸用途的商品,目的是评价这类商品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能否维持其所需要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或密封绝缘材料等能否起到足够的防护用途。
②交变湿热试验:这是一种加速环境试验,用于确定商品在温度循环变化的湿热环境中并一般在其表面上产生凝露时的用法和贮存的适应性。它是借助商品随温度、湿度改变而产生的呼吸用途以改变商品内部的湿度,受试商品在交变湿热试验箱内依次进行升温、高温、降温、低温四个阶段试验而构成一次循环,并按技术条件规定进行若干次循环的试验。
③常温湿热试验:商品一般在常规温度和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4)防腐试验:检查商品对含盐水分或工业大方腐蚀的抵抗能力,广泛用于电工电子、轻工、金属材料等商品。防腐试验分为大方暴露腐蚀试验和人工加速腐蚀试验。为了缩短试验周期,多使用人工加速腐蚀试验,其中应用较多的有中性盐雾等试验。盐雾试验主要用于测定防护装饰性镀层在盐雾环境中的抗蚀性能,评价各种镀层的水平优劣。
(5)霉菌试验:商品长期在温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贮存和用,表面均可能有霉菌成长,其菌丝易于吸收潮湿气体,分泌有机酸性物质,使商品的绝缘性能遭到破坏,强度降低,光学玻璃的光学性能降低,加速金属零件的腐蚀,恶化商品外观,有时还伴有让人厌恶的霉味。为此,要进行商品的霉菌试验以评价长霉范围或长霉对商品的性能和用状况的影响。
(6)密封试验:确定商品防尘、防气体、液体渗漏的密封能力。密封可理解为商品外壳的一种防护能力。国际上电工电子商品外壳防护能力有二类:第一类是防固体微粒的(如防尘);第二类是防液体、气体的。防尘试验是检查商品在风沙、灰尘环境中防尘结构的密封性能和工作靠谱性。气体、液体密封试验是检查商品在严于工作条件下预防气、液渗漏的能力。
(7)振动试验:检查商品对正弦振动或随机振动的适应性与评价其结构的完好性。试验时将商品固定在振动的试验台上,使其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向依次振动。
(8)老化试验:考核高分子材料制品抵抗环境条件影响的能力。依据环境条件的不同,有大方老化试验、热老化试验、臭氧老化试验等。
①大方老化试验是将试样置于室外大方环境下暴露,肯定时间内经受多种原因的综合用途后,察看试样的性能变化,评价其耐候性。试验应在露天的暴露场地内进行,该暴露场地的环境应能代表某类气候特点的最严酷条件或近似于实质应用的条件。
②热老化试验是将试样放在热老化试验箱内维持肯定时间,取出试样在规定环境条件下放置后测定其性能,并与试验前的性能进行比较。
(9)运输包装试验:凡进入流通范围的商品大都涉及运输包装问题,特别是各类精密机电、仪器仪表、家电、化工、农副商品、药品、食品等商品的运输包装更为要紧。运输包装试验是评定包装件承受动重压、冲击、振动、摩擦、温度和湿度变化的能力及包装对内装物保护能力的综合试验。
3.通过环境试验的基本条件
环境条件试验后一般在符合下列需要时可认定其通过。
(1)商品的技术性能符合技术指标或试验的作业指导性文件规定需要,商品功能正常,无任何问题和缺点。电气商品及组件绝缘性能正常。
(2)商品及可解体组成部分检查不应有掉落、松动、裂纹、折断、损伤、变形、非正常磨损及其他不应有些缺点。
(3)商品组成部分外观检查,金属件表面涂层不出现剥离、起泡、锈蚀、变色等;非金属件表面不出现膨胀、起泡、开裂、掉落、麻斑等;橡胶制品无软化、粘结、老化、龟裂等。
环境试验对商品有很大的损毁和破坏用途,一般试验后的商品不可以直接用,需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整修并经检验合格后才能出货用。